單簧管是交響樂團、軍樂團、爵士樂團和輕音樂團等樂團中不可缺少的樂器,但要演奏好它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
如何才能演奏好單簧管呢?小編總結了如下五個方面著手訓練來演奏好單簧管。
1.呼吸訓練
氣息的運用是演奏好管樂器的重要一環(huán),氣息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方面,兩者的協(xié)調極為重要。
演奏單簧管目前普遍使用胸腹式方法,演奏過程中吸氣要快而飽滿,做深呼吸狀,胸和橫膈膜要鼓脹起來;呼氣要慢而均勻,橫膈膜要托住慢慢呼出的氣,這樣發(fā)出來的聲音才可能飽滿。
在換氣時要有意識地松弛一下橫膈膜,使沒有用完的氣都呼出后再吸氣,這樣才不憋氣,從而輕松自如、頭腦清醒地完成演奏。
單簧管的低音和高音氣息運用有不同方法,高音區(qū)的音,振動頻率高,氣流急,氣量要小,要求音色明亮、柔和。
低音區(qū)的音,振動頻率低,氣流緩、氣量則要大,才能產生渾厚飽滿的音色。
2.發(fā)音訓練
發(fā)音也可以稱為樂句的起音,起音的好壞對整個樂句演奏過程中的力度、音色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首先要有正確的嘴形,才能發(fā)出色彩多樣的聲音。嘴形是吹奏方法的靈魂,它牽連到聲音共振和音色變化,甚至對呼吸、吐音和運指的靈活也有影響。
當笛頭放到嘴里時,嘴唇往里包,上牙成斜面放在笛頭一公分處,上唇緊挨上牙閉住,下牙用下嘴唇薄薄地墊住,自然地包在哨片與笛頭面板分開的位置。
嘴角略呈微笑狀,面部肌肉放松,嘴唇位置擺好后舌頭立即接近哨片,在呼氣和舌頭離開哨片的一瞬間就發(fā)出聲音。
要發(fā)出好聽的聲音,僅有嘴形的正確是不夠的,還必須有口腔、氣息、舌頭甚至手指的配合。
要吹奏出富有生命力的聲音,口腔里面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。
開始發(fā)音時,舌頭要幫助控制氣流,同時下牙、上唇作為支點,將呼出的氣推到上牙齦部位,上腭打開,下唇自然含住笛頭使哨片充分振動(只有共振的聲音才是動聽的聲音)。
3.長音訓練
在管樂練習過程中,長音練習是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練習,長音是一種有效利用氣息延長吹奏時間的技術。
要想保持嘴形,增強嘴的控制力,只有在吹奏長音的無限重復中才能逐步形成,這也是單簧管學習中最重要但是又枯燥的部分。
只有氣息和嘴的松緊度配合協(xié)調,才能找出*佳振動點,保持所找到的感覺,奏出優(yōu)美的聲音。那些起伏跌宕、氣息控制得心應手的演奏,都是長音練習的結果。
4.運指訓練
正確的運指是完善技巧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。
演奏時手指應呈半圓弧形,用指墊蓋住音孔,張開虎口,每個手指均獨立運動。運指要有節(jié)奏感,按指用力要適度,抬指需放松,抬指時手指離開孔圈約一公分。
運指時胳膊和手腕都要放松,左手大拇指按泛音孔時不要太橫向,要豎起來一點,左手食指第三關節(jié)處略向里,這樣運指較靈活。
右手大拇指用第*關節(jié)處托住樂器,右手食指第二關節(jié)密切接近聯動環(huán)的固定桿,這是為了保持樂器的穩(wěn)定和運指的準確。
為了雙手小指能靈活運動,在運用小指時應注意手掌要向里一點,虎口打開(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),這樣就可避免初學者常犯的小指按鍵易打直的毛病。
要讓兩肘下垂,略微向前推進,會有助于整個運指技術的發(fā)揮。
5.吐音訓練
吐音方法有各種各樣,*常用的兩種方法是:
(1)用舌尖去碰哨片的頂部。
(2)把舌尖貼到下牙,然后把舌頭拱起來去碰哨片。
不管用哪一種方法,都有幾條共同的原則:
下巴和喉部必須保持不動
口形和口腔保持不變
保持不斷的氣流和氣壓
*文章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點贊
收藏
稍后學習規(guī)劃師會與您聯系,請保證手機暢通